伊贝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自然的赐予中药
TUhjnbcbe - 2023/11/7 20:44:00
#恒星计划#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与人类生活和生命进程息息相关,赐予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条件,中药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神农在中国历史上又被称为“炎帝”,与燧人、伏羲并称为“三皇”。

传说他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天生异相,牛头人身,全身通透,脏腑清晰可见,看到的人都说他是天神下凡。

远古时代的人们,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药物。饿了只能靠捡草籽、采野果、猎鸟兽充饥;病了也无法应对,无药可医!且常常因为误食而中*,甚至死亡。为解除民众疾苦,神农氏不畏险阻,历尽艰辛,攀山越岭,苦苦搜寻,亲自品尝。

终于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百草,古籍中“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的记载就是对此的形象描述。

是这样,人们通过采食、捕猎和在生活过程中的不断尝试和观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对人体机能有调节或有*性作用的物类,将这些大自然的赐予用于增强民众体能和治疗疾病。并逐步总结记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药物学。

一 中药的定义

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中药呢?

如上所述,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从大自然当中探寻积累,发现和发明的。古时人们以农耕生活为主,所以其中以植物类居多。

因而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将“药”定义为“治病草”,后世也将中药称为“本草”。中药从采集、加工到配伍应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系统理论,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中国疆土广阔,高山大川,江河湖海,平原丘壑造就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水土气候不同,生物分布各异,使得源于自然的中药由于产地、品种、质量的差别而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地药材”。

比如宁夏的枸杞,内蒙的*芪,东北的人参,河南的地*、牛膝、山药、菊花,四川的*连、川芎、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云南的三七、茯苓,江苏的薄荷、苍术,青海的大*,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具有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特点。

在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前人把产于国外的药材如西洋参、乳香、红花等引入中国,使得中药品种更加丰富。

二 中药的分类和采收

中药有哪些种类?又该如何采取呢?

药物的质量决定了药物的效果。中医学或以植物中的花草枝叶、根皮种果,或以动物的虫卵巢壳等入药,要想获取质优效佳的中药,就须合理地采摘和收集。为此,实践中人们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季节和时间去采集。

如使用全草为药的,大多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依用药部位不同,对于有些药物,仅割取其地上部分,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荆芥、紫苏等;而对于另一些药物,则连根拔起全株,如清热解*药蒲公英、地丁等。

叶类药物,在其叶片浓绿茂盛,花蕾将放之时,性味、药力最为雄厚,适于采收,如温经散寒的艾叶、清暑利湿的荷叶等。侧柏叶、竹叶等常以鲜生品入药,所以全年均可采摘。一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等,则需在深秋经霜后采用。

对于花及花粉类药材,为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药物质量,所以对于有些药物采用未开放的花蕾,如清热解*的金银花;对于有些药物采取刚开放的花朵,如降逆止呕的旋覆花等。因为花朵多次第开放,所以应分次及时摘取。以花粉入药者,如止血化瘀的蒲*之类,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类药物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清热化痰的瓜蒌、行气消积的槟榔等。对少数品种则需采收未成熟的果皮或嫩果,如疏肝理气的青皮、益肾固精的覆盆子等。

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的芡实;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菟丝子等。对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再分别晒干贮存,如利水通淋的车前子、止咳平喘的紫苏子等。

像温胃散寒的小茴香、行气止呕的白豆蔻等,在成熟时种子易脱落或果壳易开裂致种子散失,所以应在果实刚成熟时采集。至于养肝明目的枸杞子、补益肝肾的女贞子等浆果,因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对于根及根茎类药物,古人主张在秋末或春初,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有“春宁宜早,秋宁宜晚”之说,意思是春初新芽未生,秋末枝叶干枯,此时之根及根茎质量好,产量高,如平肝息风之天麻、养阴润燥的玉竹等。但需注意,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半夏,活血行气、温通止痛的延胡索等则属例外,要在夏天采收。

树皮类药材通常在植物生长旺盛,体内浆液充沛的春、夏时节(清明至夏至之间)剥取,取其质量佳,药性强,疗效高,易剥离。如清热利湿之*柏、补肾安胎的杜仲等。例外的是温阳散寒的肉桂,应在十月油多易剥时采收。至于根皮类药材则与根类药材一样,多以秋后采收为宜,如清热凉血的牡丹皮、治疗阴虚发热的地骨皮等。

动物类中药因品种差异导致采收时间有所区别

对于虫类药材,应视其生长活动的季节等特点去采集,才能保证最佳的药效。像祛风镇痉、通络散结的全蝎;清热息风、通络平喘的地龙及土鳖虫、斑蝥等潜藏于地下的小虫类药材,应在气温高,湿度大,宜于生长的夏末秋初捕捉;补肾固精的桑螵蛸、杀虫祛风的露蜂房等巢、卵类药材宜于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且要用开水煮烫杀灭虫卵,以免来年春天孵化成虫。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的蝉蜕适于夏秋季采取。开窍醒神的蟾酥宜在春秋季蟾蜍活动时采收,此时易捕质佳。有平肝潜阳等作用的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等海生贝壳类药材,应于夏秋季发育生长旺盛时捕采,此时药效最佳。

多数大型动物类药材,虽四季皆可捕捉,但秋季猎取为上,唯壮肾阳、益精血的鹿茸须在清明节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骨化时采用质量最好。矿物药材则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自然的赐予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