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离开地球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复制链接]

1#

文章来源:星球研究所

本文由嘉实基金特约制作

一直以来,人类并不满足于站在地表。

我们登上高山,极目远望、手摘星辰。

星空,拍摄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

摄影师

NoOne晓东

我们艳羡飞鸟,翱翔蓝天、俯瞰大地。

燕隼,拍摄于北京

摄影师

徐永春

甚至展开想象,幻想飞天的曼妙。

敦煌莫高窟第窟飞天壁画

摄影师

孙志*

但是,想要真正离开地表,冲出地球,就必须战胜一个强大的敌人。

它就是地心引力。

是它,传说中让苹果砸中了牛顿的脑袋,也让试图飞天的古人一次次地摔回地面。

就这样被束缚于地表的我们,真的会甘心吗?

01

离开地表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WrightBrothers),不会甘心。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飞机进行了首秀。

3米是这次飞行的最大高度,仅仅相当于一层楼的高度。

莱特兄弟与“飞行者一号”飞机

图片来源

美国国会图书馆

火箭工程师罗伯特·戈达德(RobertGoddard),也不会甘心。他在年放飞了人类第一枚液体火箭。

56米是这枚火箭飞抵的高度。尽管也不算高,但这次飞行的意义非凡,因为这枚看起来简陋的火箭,可以摆脱空气的束缚获得动力,未来还将释放无限潜能。

罗伯特与第一枚液体火箭

图片来源

NASA

其实,早在飞机首飞的年前,人类就开始尝试摆脱地心引力。不过当时的主角还不是飞机和火箭,而是热气球。

年11月15日,法国科学家罗奇尔(JeanFrancoisPilatreDeRozier)和*官安兰蒂斯侯爵(MarquisdAnlandes)坐上刚刚发明不久的热气球,成功完成了历史上首次载人飞行。

两人在热气球上俯瞰欢呼的市民,画作印刷于19世纪

图片来源

美国国会图书馆

米是热气球首飞的高度。乘坐热气球,那些距离地面米以内的层云、层积云等低云族已经触手可及,一些接近地面的云层甚至被揽之脚下。

奥地利山区飞行的热气球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仅仅过了半年,罗奇尔就用热气球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米是这次飞行的高度,超出上次米,也超越了欧洲的大部分山峰,而且距离地面-米的高积云、高层云等中云族历历在目。

贡嘎山周围的高层云,贡嘎山的海拔米

摄影师

行影不离

但是,载人热气球飞行的高度,大多数仍处于大气层结构的最低层——对流层。继续向上,热气球就相当乏力了。

而对流层的高度还不足整个地球大气层的1/,其上还有约40千米高的平流层、约30千米高的中间层、约千米高的热成层,甚至可能高达上千千米的散逸层。

地球大气层结构受到气压、地形、纬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大气层各个结构的高度均为参考值,下图为地球大气层垂直结构示意

制图

杨宁/星球研究所

既然热气球已经无法依赖,人们该如何飞向更高的天空呢?

02

高空翱翔

这个时候,轮到喷气式飞机登场了。

0米是人类首架喷气式民航飞机“哈维兰彗星”达到的最高高度。乘客们悠闲地坐在舱内,可以远眺或俯视飞机外的风景。

飞机外的风光

摄影师

陈肖

从此以后,人类的足迹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的地貌都已被人类踩于脚下。

当然,环绕在人们周围的云朵,已经从低云族和中云族变成了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高云族。它们分布的高度范围在距离地面-00米。

絮状卷积云,拍摄于宁夏贺兰山

摄影师

计云

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云族终于能够被曾经囿于地表的人类近距离观赏。

甚至可以看到云朵变成波浪,化成一个个的涟漪,宛如梵高笔下的星空。

波浪云,即开尔文-亥姆霍兹波,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大气现象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那些传说中居于云层之上的诸神,正在失去他们独占的家园,一切“神秘感”都将烟消云散,因为云族已经完全暴露在人类的视野中。

云族的分类示意

制图

杨宁/星球研究所

这样的高度,也意味着人类已经突破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平流层是一个能见度极高的区域。与对流层相比,这里的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大幅减少,飞鸟也基本绝迹。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1千米,热带地区为15-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两级附近8-9千米。下图为夜间飞行的航班,高度约10千米

摄影师

陈肖

在其中约15-35千米的高度,还是臭氧主要分布的区域。虽然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较少,但却相当重要。它可以吸收太空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同时,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平流层顶部的温度升高,甚至可以与地面相近。于是便出现了顶部高温、底部低温的“上热下冷”现象,大气的上下对流基本消失,平流层因此得名。

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图片来源

NASA,标注

星球研究所

如今,现代商业客机的飞行高度一般都在平流层的底部附近。

而飞机的航迹,也会形成一种特殊的云——航迹云。正所谓“你在云层之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

民航客机的航迹云

摄影师

杨云国

再往上,一个特殊的高度出现了。

米附近,超过两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随着大气压强变低,水的沸点降低至大概37℃。如果没有防护措施,体液会在短时间内沸腾,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这便是阿姆斯特朗极限。

南极麦克默多站附近,图中彩色云团为贝母云,贝母云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距离地表15-25千米高度范围内,高度基本与阿姆斯特朗极限线相近

图片来源

wikimedi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