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字号张恒春精选道地药材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酒渣鼻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6.html

九月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十月的长白山已满眼红叶,秋色正浓,入秋时节,自北向南,近千种中草药,已先后进入到各自的成熟收获期。长白山区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种植中药讲究道地性,就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中药不能离开它生长的地理环境。长白山盛产“百草之王”人参,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种到海南,就长得像萝卜一样粗,已经毫无药用价值。

诸药所生,皆有适合生长的土壤,本草的灵性,得源于孕育之境,每一位本草,都有其适应生长的最佳地域,中药谓之“道地”。道地,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奠定了基础。

《药性变迁论》指出:“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以后移种他地,则地气移而薄矣。”“当时所采,皆生于山谷之中,元气未泄,故得气独厚,今皆人工种植,既非山谷之真气,又加灌溉之功,则性平淡而薄劣矣。”道地药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张恒春药号,两百多年来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

“药材好,药才好”,精选道地药材,这是虔诚制药的源头。身为医药匠人,张恒春比一般商号更明白道地药材的疗效,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长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张恒春的坐堂医生在开药方时,喜欢在处方上标明“川”、“云”、“广”、“怀”等产地,以示慎重。

安徽的凤丹,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四川的*连、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山西的*芪、*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山药,是常得到人们赞誉的道地药材。追逐一朵鲜花盛开的时间,等待一棵果子成熟的时节,然光阴似水,疏忽来去,把握住中药最佳的采购时间,是张恒春心头的牵挂,绝不敢怠慢的事情。中国地域幅员辽阔,道地药材分布广泛,天南地北,遍布山川,寻找道地药材之路,是与时间和体力的较量,注定是长久而艰苦的行走。

张恒春创业伊始,为了能够采办到道地药材,每年翻山越岭,进入药材产地,终日奔波,行走大地,遍采药材。张鸣鹿次子张文玉处事精明谨慎,善于贸易,能察货价之虚盈,度物情之消长,故货辄赢,因此,由大哥张文金总理店务,张文玉专任“外交”,担负起遍采道地药材的专责。终年跋涉长途,不畏寒暑,上自汉臬,下至苏沪,天天如此,无怨无悔。清咸丰初年(约在年前后),洪杨(太平天国领袖)乱起,路途梗塞,文玉向道往姑苏采办药材,归途被劫罄尽,短付货银千金。遍采道地药材,张恒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不易。

年张文玉接任掌门,资金日渐积累雄厚,张文玉采取“深购远销、批零兼营”,派擅识药材精明能干之人担任“庄客”,在上海、汉口等集散地设有坐庄,常年驻在汉口收购川、粤、浙等地的名贵药材。上海庄采办品种以洋广货为主,各种洋参、大香广皮、藿香、海鸟等药材,后陆续外设庄点,在苏州有苏庄、在广州有粤庄、在成都有川庄、在浙江有杭庄。吴维周、徐宗藩二人是张恒春药号采办道地药材的个中好手,分驻在沪、汉两个最重要的庄口,并允许其携子在身边,言传身教,世代相传。经过多年布局,张恒春在主要药材集散地基本都设庄,有效的保证了道地药材的全国遍采。。

当时交通不发达,道地药材集散点分布于各县镇和偏远地区,道路且阻,花费颇多,风险时发。张恒春却始终坚持“精选道地药材”。常年的药材采办,张文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年上海城隍庙的全国药材辨识擂台上,凭借实力和底蕴力夺“辨材状元”,被业内人士戏称“张状元”,随之张恒春药号名声大噪,其规矩“价位昂贵必不能减分量;药名相同必不能混产地;药材伪劣必不能入中药;炮制繁复必不能省人力”传遍了大江南北,闻名业界。

光绪十六年(年)张文玉携独子张光源同去上海采购途中,轮船至*天荡口失事,突遇横祸袭击,结果轮船沉入江底,父子俩在舱内遇难。这让恒春药号上下和芜湖乡里皆悲痛欲绝。听闻噩耗,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吴汝纶受李鸿章之托,为张文玉父子送来了一副挽联以示哀悼,上下对是:“说什么父子归来,半途中遭此浩劫;莫非是神仙度去,大江里脱了凡胎。”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以虔诚之心,行走医药之路,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