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珍珠界中的特立独行者马贝珍珠 [复制链接]

1#

说到马贝珍珠,它最著名的代言人非英国王室莫属。她们屡屡佩戴着醒目的马贝珍珠出席各种场合。极具现代感的马贝珍珠给王妃们增添不少时尚气质。撒切尔夫人把马贝珠当做她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年,撒切尔夫人生下双胞胎后,她收到了丈夫赠送的礼物——一对马贝珍珠耳钉。

此后的数十年中,多个*治和外交场合上,马贝珍珠耳钉都是铁娘子风仪的主角。

凯特王妃这套白色洋装搭配马贝耳钉的装扮。马贝耳钉简洁有力的外形,以及醒目的存在感,使人一眼难忘。

 马贝珠的祖先——佛陀珍珠


  早在13世纪,中国人就将诸如小菩萨像等物件放置于贝类的壳与外套膜之间,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物件表面便可覆盖上珍珠层,就成了“佛陀珍珠”。

“佛陀珍珠”是最早的珍珠养殖技术。该技术后来传入日本,日本人御木本幸吉采用了这一技术,并发展了这一技术,就有了后来的人工养殖珍珠。


  说起来,“佛陀珍珠”其实算是马贝珠的祖先了。

左:珍珠右:马背珠

我们都知道,珍珠都是球形的,为何马贝珍珠是个半球形呢?

——因为养殖方法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养殖珍珠需要把球形的珠核插入珍珠蚌的生殖腺中(简单理解成珠核插入了蚌肉中)。这样在珍珠的体内,生殖腺分泌出的珍珠质层层的包裹住球形的珠核,最终形成了球形的珍珠。

而马贝珍珠的珠核却不是球形,而是半球形,即底部是平的。并且珠核插入的位置也并非珍珠蚌的生殖腺,而是插入珍珠蚌的蚌壳与外套膜之间。此时,分泌珍珠质的器官变成了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层层的覆盖住附着在蚌壳上的半球形珠核上,马贝珍珠就是这样在珍珠蚌的蚌壳上长大的。

一张图片说明马贝珍珠生长的原生形态。下图来源于日本真珠综合研究所。图中这枚巨大的贝壳就是马贝珍珠的母贝——企鹅贝。中间2个水泡状突起还被切了一圈的就是马贝珍珠啦。所以马贝取珠也不是从蚌肉中挤出,而是从蚌壳上切下。

切下来的马贝珍珠就是这样的

右边那个就是马贝珠的反面啦,这张图片是去掉了内部珠核的样子。对了,马贝珠的珠层是很厚的,图片上没有显示的很明显,就我这标本而言,珠层都在2mm左右。

那为什么有些马贝背面像是贴了贝壳,有些背面是透明的?

其实马背珠的正规名字是贝附珠,是一种有核珍珠。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马背珠接近左边,珠核是一个半透明的半球。右边这种还没遇到过。贝先将外层磨掉之后贴上一层贝母,重修修整形状。也有的马背珠会留下外层的贝。

刚好《造物小百科》S27E06最后一段是马背珠的制作。

注意上方橙色的,那个就是目前大部分马背珠用的植入核,这个核是半透明的,那如果看到背面透明的话就是有可能是看见了背后没封底的马背珠。马背珠的成色主要由贝的种类决定,大部分和目前的养殖海水珍珠同步,白蝶贝(白色南洋珠),黑蝶贝(大溪地黑珍珠,大部分黑珍珠),虹唇珍珠贝和企鹅贝也有。

虹唇珍珠贝产出的应该是最艳丽的,无论黑白均有漂亮的伴彩。

第一步,植入核

第二步,养大,一般至少一年,捞起来切割

第三步,磨掉底面的贝壳用贝母代替,贝母有打成球面、平面的,或者只对贝壳进行打磨,不代替。代替的话底层的贝母都是黏上去的。

切下马贝珍珠后,对它进行打磨,背面再贴上一块贝母封底,就成为我们日常见到的马贝珍珠了。

同款2枚马贝珍珠吊坠,右边是反面的,背后是贴上的一块贝母这对马贝耳钉,背后是白蝶贝的贝母,有明显的贝壳光泽

马贝珍珠为何如此受欢迎?——因为它有两大独门绝技

马贝最主要的母贝就是企鹅贝,企鹅贝的珍珠层非常的透亮,泛着一种金属般的光泽,而且炫彩也非常丰富,于是马贝珍珠便拥有了它笑傲江湖的一大绝技——光泽透亮、炫彩强烈。其亮度及炫彩的丰富程度比素有“小灯泡”美誉的akoya珍珠还高,所以马贝如此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贝的炫彩通常有红、绿、蓝、*、粉等色调,丰富的炫彩融合在一起,随着角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不断转变的炫彩,这就是马贝最大的魅力所在

马贝珍珠的干涉光(俗称炫彩)特别漂亮且强烈马贝珍珠光泽非常亮,犹如小镜子

由于母贝体型巨大,而且珠核插入的位置不会对母贝生命造成明显危害,所以马贝珍珠的珠核体积都很大,一般都是10mm以上,15mm左右尺寸最为常见,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30mm。且可以插入各种形状的珠核。于是,马贝笑傲江湖的第二绝技就是——体型大、形状丰富。

除了基础的圆形,常见的马贝形状有:

胖水滴马眼形心形心形也有长的不一样的盾牌形

马背珠的优缺点:

贝附珠的优势。光泽很强,颜色绚丽。个头大,基本上没有10mm起跳,20mm都很常见,比一般珍珠得多。形状多变,根据植入核的心态不同,有很多选择。价格便宜。

劣势,光泽更像贝母,不像珍珠。形状不够立体。

若想了解更多,欢迎添加以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